首页>新闻中心>多元产业

协作•赋能•共享——刊媒惠2019科学传播年度汇举办

2020-01-11 23:18:00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
记者 郭达清
 

2020年1月10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媒介中心主办,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卓众科学传播中心承办的“协作•赋能•共享——刊媒惠2019科学传播年度汇”在北京举办。

活动分为“协作、赋能、共享”三个板块,邀请了来自科技期刊、大众媒体和自媒体的嘉宾分享他们对科学传播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旨在总结2019年度刊媒惠活动的成果和经验,开启刊与媒更密切的跨界合作新征程。本次活动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玉平主持,现场公众百余人。

 

活动现场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刊媒惠活动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成长,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变成公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和方法,在交流传播中强化了科学精神的弘扬和传递。在开展科学传播的工作中,我们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科普内容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引领科技成果的社会宣传,增强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中的获得感,携手媒体工作者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科学理性、客观自信、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网络空间,最终服务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当下,各领域全方位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希望刊媒惠活动的协同合作机制在未来能够为探索社会化科普新模式迈出坚实的步伐。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致辞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玉平主持活动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为“2019年刊媒惠优秀报道”颁发荣誉证书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为“2019年刊媒惠优秀组织”颁发荣誉证书

2019年刊媒惠活动走进科研机构,依靠各界的共同协作不断成长。“协作”板块中,王挺为本年度刊媒惠活动优秀报道的记者和优秀组织方颁发了荣誉证书。经过初选、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科技日报》朱丽、央广网果君、《中国食品报》罗晨、《中国青年报》张茜、光明网宋雅娟等5位记者在刊媒惠活动中采访创作的科技报道获评“2019年刊媒惠优秀报道”。此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编辑室、《食品科学》编辑部、《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企业文化处等获得“2019年刊媒惠优秀组织”荣誉称号。

 

长春光机所Light学术出版中心主任白雨虹

“赋能”板块中,三家国内外优秀期刊的工作者分享了他们的科学传播经验与心得。长春光机所Light学术出版中心主任白雨虹以“Light如何在学术传播中提高影响力”为题发言,她以Light在2019年举办的“2019 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评选”活动为例,介绍了学术期刊提高社会传播影响力的方法与路径,让科研工作的学术贡献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认知和认可。

 

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钊

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爱”)副总经理柴钊则从“科技期刊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术传播”出发,分享了制定高效传播效率的路径以及“科爱”的学术传播经验。她认为深层、融入式的互动可以有效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在出版行业中,可以利用社交工具增加互动,提升品牌认知度。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人在传播中的作用,主编、编委、评审人、作者、读者都是最好的宣传者。

 

MIT Technology Review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联合创始人陈序

MIT Technology Review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联合创始人陈序则从国际科技传播的视角,分享了题为“2020大变局下的国际科技传播趋势”的报告。他首先分析了国际科技传播的环境和趋势,前沿科学技术联系更加广泛,研究者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科学技术领域,多学科交叉合作十分必要。他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自动驾驶、物联网、生命科学、新能源等等会成科技传播的热点。同时,科技传播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科技传播要进入的不是人脑,而是人心”,要让大众理解,科学到底发现了什么,科技到底能带来什么。

 

“共享”板块讨论现场

“共享”板块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媒介研究室主任钟琦主持,三位报告嘉宾以及北京爆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温智凡,就如何做好科学传播进行了深度交流。陈序表示科学传播比一般的传播要难,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模式。白雨虹认为将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结合起来,可以优化科学传播模式。柴钊提出,利用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进行科学传播,可能更加能吸引大众。温智凡认为,讲知识之前要先讲故事,用故事吸引大众。钟琦表示,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兴趣是科普工作中的关键之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希望未来能在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的工作框架下,让科学传播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刊媒惠”是中国科普研究所打造的科学传播品牌活动,自2016年启动至今,其推介的科技论文成果内容涉及气象、医药、食品安全、航天、测绘、建筑、环境保护、疾病防控、人工智能、水利、大数据等多个热点领域,不断推动着科技期刊和大众媒体、科研工作者与媒体记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促进科技论文成果的科普转化,彰显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公众。

来源:

编辑:徐可可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